的哈雷彗星命名源于什么?哈雷彗星是能用裸眼直接從地球看見的短周期彗星,也是人一生中可能以裸眼看見兩次的彗星。其它能以裸眼看見的彗星可能會更壯觀和更美麗,但那些都是數(shù)千年才會出現(xiàn)一次的彗星。那么哈雷彗星上一次回歸是在1986年,而下一次回歸將在2061年中。
哈雷彗星(周期彗星表編號:1P/Halley)是每76.1年環(huán)繞太陽一周的周期彗星,肉眼可以看到。因英國物理學家愛德蒙·哈雷(1656-1742)首先測定其軌道數(shù)據(jù)并成功預言回歸時間而得名。
天文學論:
哈雷在1705年發(fā)表了《彗星天文學論說》,宣布1682年曾引起世人極大恐慌的大彗星將于1758年再次出現(xiàn)于天空(后來他估計到木星可能影響到它的運動時,把回歸的日期推遲到1759年)。當時哈雷已年過五十,知道在有生之年無緣再見到這顆大彗星了。于是他在書中寫道:“如果彗星更終根據(jù)我們的預言,大約在1758年再現(xiàn)的時候,公正的后代將不會忘記這首先是由一個英國人發(fā)現(xiàn)的……”
一些人嘲笑哈雷是在說胡話,一些人對哈雷的預言將信將疑,但相信哈雷預言的也大有人在。法國數(shù)學家克雷荷在彗星回歸前做了精確的預報:由于木星和土星的影響,彗星將在1759年4月13日前后一個月過近日點。
回歸證實:
1758年初,法國天文臺的梅西葉就動手觀測了,指望自己能成為個證實彗星回歸的人。1759年1月21日,他終于找到了這顆彗星。遺憾的是觀測到彗星回歸的光榮并不屬于他。原來1758年圣誕之夜德國德雷斯登附近的一位農(nóng)民天文愛好者已捷足先登,發(fā)現(xiàn)了回歸的彗星。
1759年3月14日哈雷彗星過近日點,正是克雷荷預告的一個月前。此時,哈雷已長眠地下十幾年了??茖W家的生命是有限的,但他們對科學的貢獻卻永世長存。正像哈雷當年所希望的那樣,大家沒有忘記哈雷,將這顆彗星命名為哈雷彗星。
對哈雷彗星的觀測和研究不僅證實了周期彗星的存在,也大大促進了彗星天文學的發(fā)展。此外,哈雷彗星還像巡回大使一樣周期性地檢閱太陽系各大行星并經(jīng)歷各種各樣的環(huán)境,帶回豐富的信息,因此,它的每次回歸都引起天文學家的極大興趣。
哈雷彗星每76年回歸一次,絕大部分時間深居在太陽系的邊陲地區(qū),即使用現(xiàn)代更大的望遠鏡也難以搜尋到它的身影。地球上的人們只有在它回歸時有三四個月的時間能夠見到它。一般來說,人的壽命只有70歲左右,因此一個人很少能兩次看到哈雷彗星。只有一些“老壽星”才有這種機會,次看到它是在咿呀學語的幼年,而次看到它就到了步履蹣跚的晚年了。
這里需要向讀者說明的是梅西葉雖沒有成為個證實彗星回歸的人,但他并不灰心,而是開始有系統(tǒng)地尋找彗星,年復一年,日復一日地在凌晨和黃昏后進行觀測,一生中共發(fā)現(xiàn)了21顆彗星,而經(jīng)他觀測過的彗星達到46顆。一次,法國國王路易十五開玩笑地說他是“彗星的偵探”,這雖然是一句戲言,但卻是對梅西葉一生尋彗工作的更高褒獎。
彗星特點:
周期:
哈雷彗星的平均公轉(zhuǎn)周期為75年或76年, 但是你不能用1986年加上幾個76年得到它的精確回歸日期。主行星的引力作用使它周期變更,陷入一個又一個循環(huán)。非重力效果(靠近太陽時大量蒸發(fā))也扮演了使它周期變化的重要角色。在公元前239年到公元1986年,公轉(zhuǎn)周期在76.0(1986年)年到79.3年(451和1066年)之間變化。更近的近日點為公元前11年和公元66年。
質(zhì)量損失:
哈雷彗星橫跨太陽系的跋涉并不是悠哉游哉的閑庭信步,來到太陽身邊一次,它便要被剝掉一層皮。這種有去無回的物質(zhì)損耗將導致哈雷彗星在遙遠的將來走向消亡。
哈雷彗星在茫茫宇宙的旅行中,不斷向外拋射著塵埃和氣體。從上次回歸以來,哈雷彗星總共已損失1.5億噸物質(zhì),彗核直徑縮小了4~5米,照此下去,它還能繞太陽2~3千圈,壽命也許到不了100萬年了。
哈雷彗星每76年就會回到太陽系的核心區(qū),每次大約會損失6公尺厚的冰、塵埃和巖石。哈雷彗星的彗尾就是由這些碎片所組成的,而散布在彗星軌道上的碎片,產(chǎn)生了五月五日更大的寶瓶座π流星雨和十月二十一日更大的獵戶座流星雨。
發(fā)光:
彗星本身是不會發(fā)光的。早在我國晉代,我國天文學家就認識到這一點?!稌x書·天文志》中記載,“彗本無光,反日而為光”。彗星是靠反射太陽光而發(fā)光的。一般彗星的發(fā)光都是很暗的,它們的出現(xiàn)只有天文學家用天文儀器才可觀測到。只有極少數(shù)彗星,被太陽照得很明亮拖著長長的尾巴,才被我們所看見。
相關爭議
哈雷彗星(Halley's comet)顆經(jīng)推算預言必將重新出現(xiàn)而得到證實的大彗星。當它在1682年出現(xiàn)后,英國天文學家哈雷注意到它的軌道與1607年和1531年出現(xiàn)的彗星軌道相似,認為是同一顆彗星的三次出現(xiàn),并預言它將在1758年底或1759年初再度出現(xiàn)。雖然哈雷死于1742年,沒能看到它的重新出現(xiàn),但在 1759年它果然又回來,這是天文學史上一個驚人成就。這顆彗星因而命名為哈雷彗星。它的公轉(zhuǎn)周期為76年,近日距為8,800萬公里(0.59天文單位),遠日距為53億公里(35.31天文單位),軌道偏心率為0.967。中國史書上對哈雷彗星的出現(xiàn)有詳細記載。論記錄時間之早,首推《春秋》?!洞呵铩氛f:魯文公十四年(公元前613年)“秋七月,有星孛入于北斗。”這是龍頭上次關于哈雷彗星的確切記錄。論所記內(nèi)容之早,則首推西漢的《淮南子》?!痘茨献印け杂枴氛f:“武王伐紂,東面而迎歲,至汜而水,至共頭而墜,彗星出,而授殷人其柄。”據(jù)中國天文學家張鈺哲推算,這是公元前1057年哈雷彗星回歸的記錄。從公元前240年起,哈雷彗星每次出現(xiàn),中國都有記載,其次數(shù)之多和記錄之詳,是其他國家所沒有的。哈雷彗星的原始質(zhì)量估計小于10 萬億噸。如取近似值,彗核平均密度為每立方厘米1克,則彗核半徑應小于15公里。估計它每公轉(zhuǎn)一圈,質(zhì)量減少約20億噸,這只是其總質(zhì)量的很小一部分,因此它還會存在很久。
2024-06-05
2024-06-05
2024-06-05
2024-06-03
2024-06-03